产业区块链如何破局?做实融合连接,做优应用场景
要说当下的热词,肯定绕不过“区块链”。去年2月,人民日报曾以《三问区块链》为题发文解读这个经济热点: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有什么用?区块链会成新风口吗?主流媒体给予大幅关注,区块链之火可见一斑!
正所谓,人人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尽管有关区块链讨论一片热闹,但不可否认,在对区块链的认知与实践中,依然是有误区与痛点的:比如,“币圈说”与“链圈说”孰是孰非?当前区块链行业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如何找到行业的真正痛点和真实需求,通过区块链助力其升级改造?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为数字经济做出价值创造?……
这些都是亟待认真回答与严肃解决的问题。日前在深圳召开的产业区块链的破局之路暨《2019腾讯区块链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会上,产学研界有关专业人士对有关议题进行了深描与解码。下面不妨通过几组关键词来给区块链行业分析现状、剖析症结、开出药方。
——发展如火如荼。
2016年12月,“区块链”首次作为战略性前沿技术被写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在政策扶持、资本加持、人才涌入、市场行情高涨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区块链行业处于迅速发展的快通道。
看产业,《白皮书》指出,目前区块链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含基础设施、行业应用和综合服务三大板块的产业生态雏形,产业内各细分领域发展迅猛,产业聚集效应显著。区块链正在从数字货币领域加速与各行各业进行创新性融合,为各产业的新一轮发展赋予了新动能。统计发现,2016年之前,经营区块链相关业务的公司不足1000家,且数量增长缓慢。但从2016年开始区块链公司数量也开始爆发式增长,连续两年增幅均超250%。
看专利,《白皮书》显示,从全球专利申请量的变化趋势来看,区块链领域专利申请数量稳步上涨,但增幅逐渐放缓,从2015年约3000%的涨幅降到2018年的40%,这意味着,全球区块链专利发展渐渐从高速发展期进入稳步增长期。其中,中国的增长趋势和全球趋势十分接近,每年中国的专利数量越来越多,占全球新增专利比重也在逐年升高,从2014年的33.33%上涨到2018年的82.1%。
——融合、连接、赋能。
区块链成为“炙手可热”的显学,就在于其与产业深度融合后助力产业升级迭代的巨大潜能被看好,即产业区块链的可能性空间非常值得遐想。
融合的力量来自于连接,放眼2018—2019年度,这是整个互联网行业跟传统产业进一步结合的一年。“腾讯于去年提出要积极拥抱产业互联网,并推动区块链与产业领域的结合,区块链也有天然的跨界特征。在区块链领域,腾讯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块链+行业’的有效解决方案,以推动企业间以及企业和消费者间的价值连接。”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说。
怎么融?在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徐思彦看来,区块链可深度融入到传统产业中,通过融合产业升级过程中遇到的信任和自动化等问题,极大地增强共享和重构等方式助力传统产业升级,重塑信任关系,提高产业效率。
比如,对于一直以来实体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老大难问题,区块链可以弥补金融和实体产业间的信息不对称,解决金融脱实入虚问题,建立高效价值传递机制,实现传统产价值在数字世界的流转,帮助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达到“三流合—”,进而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并构建产业区块链生态。
《白皮书》指出,产业区块链的发展路径现在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解决中心化系统的弊端,为数据增信。第二,在数据可信的基础上,区块链决了多中心合作的问题,结合了智能合约和其他技术解决多方信任的关系,重塑信任关系和合作关系。第三层,也是想象空间最大的一层,是数字资产。通过资产的数字化与数字的资产化的链条建立数字经济的新型价值体系。
第三层也就是为业界所津津乐道“通证经济”。区块链以及它所构筑的价值互联网在本质上仍属于数字经济,去年我国数字经济已达31.3万亿元,占GDP比重查过三分之一强,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尽管如此,在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孟岩看来,这还只是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数字经济未来还大有可为,其中关键的撬动点就在于让资源分配方式完成从物权到数权的转变,这意味,不需要去工商注册、不需要开税票、可自由进入自由退出的自协组织可能会作为一种范式出现,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区块链基础设施的支撑,以智能合约来避免纠纷。“积累可信的数字证据,最有利的就是区块链了。以数权为框架来理解产业区块链,这不失为一种破局之路。”他说。
——真应用场景。
产业区块链旨在推进一系列“区块链+”行业解决方案落地,它的行稳致远需要聚焦于两大关键“基本功”:一是加强底层基础设施在性能、灵活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再是聚焦于核心应用场景的攻克,把区块链服务平台化,加速定制化的区块链应用落地生根。
如果说底层开发平台的研发距离一般企业与消费者比较陌生,那么应用场景的深挖潜、广开源就更为吸人眼球了。但正如“互联网+”“共享+”等不是灵丹妙药、一用就灵一样,“区块链+”也不是一箩筐、啥都能往里头装,真应用、伪应用的甄别就恨得很重要了。
那么判断标准是什么呢?在腾讯虚拟银行区块链负责人蔡弋戈看来,区块链能解决的问题一定是符合商业本质、符合商业规律的,“有没有痛点、是不是能用区块链解决、能不能足够地降本增效、合作伙伴是否是利益共同体”是衡量区块链应用是否具有真正价值的重要维度,否则只是提高一点点的效率,那确实只是锦上添花。
在与会的某业内人士看来,目前的一些应用场景只是过渡阶段,并不一定带来未来就一定是这些应用。产业区块链破局之路,终究要回归到技术革新与场景适配上来,这离不开三个“一定”,即:一要与传统产业结合起来,赋能传统产业升级;一定要改变风险逻辑与业务形态,真正分布式的、节点化的才是方向所在;一定是商业可持续的,不能指望去资本市场融钱来做,打通商业闭环才是正道。
好在,目前,“区块链+”在法务存证、供应链金融、税务、公益、游戏、医疗等领域写就的“融文章”还不错,一些业界代表交出不俗业绩。比如。在目前已落地的腾讯区块链应用中,区块链电子发票项目“税务链”、供应链金融项目“微企链”、司法存证项目“至信链”和城商行银行汇票项目均取得一定的成果。其中,区块链电子发票上线一周年来,开出电子发票600万张,累计开票金额达39亿元,覆盖超过113个明细行业。
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财税电子化研究所执行所长谢波峰看来,基于区块链的财政票据、电子发票等,能助力夯实财税管理的微观基础,有益于国家的数目字管理,将助力国家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