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Libra——区块链资产向现实渐进
关于Libra的解读非常多,有的从Libra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冲击角度来解读,有的从数字货币资产角度来解读,还有些从技术方面解读Libra实现的原理,甚至有些专门研究Libra新的编程语言MOVE。这些角度都非常有价值, 本文要开辟一个新的视角:试图站在扎克伯格的肩膀上,看Facebook为什么会做Libra项目。
本文的主要脉络如下:
1、Why:为什么Libra会出现?
2、How:钱包Calibra是木马奇兵。
3、What:Libra还会有哪些连锁反应。
一、Libra为何能孕育而生
(一)隐形的天花板——基础设施边界
不是任何企业都能感知到“基础设施”的边界。通常我们听说的企业边界是指“行政边界”或者“技术边界”。所谓“行政边界”,是指政府给企业划分的经营范围,比如Facebook不能在中国或者伊朗开展社交业务。
所谓技术边界是指因为技术所限无法实现的业务,比如华为就在通讯领域碰到了技术边界,任正非在演讲中对此有鲜明描述:“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面对大流量、低延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除通信领域,在芯片制造、火箭运输、电池储能等领域,技术边界都日益清晰的制约企业的发展。除了上述两个边界,还有一个“边界”,只有少数的创业者会感知到——这种边界是“基础设施边界”。
我们怎么理解基础设施呢?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能明白,目前的4G网络就是网络基础设施,大量的基站构成了庞大的网络通信系统,不管你是用苹果手机还是华为手机,依赖于这些基础设施我们才可以畅快的通信。
高速公路的路网是交通基础设施,不管你是在驾驶宝马汽车还是吉利汽车,都需要有路网才能上路。基础设施如此“基础”、“底层”、“必需”,以至于就像空气之于人、水之于鱼,处在其中的人通常会忽略基础设施存在。
但是,当企业的规模膨胀到一定程度,增长空间变得逼仄,就会发现基础设施边界是道隐形的天花板。既有市场已经任由巨头横行,但放眼其它市场,巨头不可能在津巴布韦这样缺乏网络基础设施的国家卖5G手机,也无法在阿富汗这样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国家售卖汽车(阿富汗除首都外,交通以畜力为主),津巴布韦和阿富汗也根本无法产生5G手机公司或者汽车公司。
更难受的是,基础设施会让企业有无力感,任你是一家万亿市值的巨头,也很难打造一个国家级的基础设施。
从“基础设施边界”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像Facebook、Google这样的大公司,为何常常做一些“异想天开”的事情。
图1-1 谷歌全球免费Wi-Fi计划之——Wi-Fi热气球
图1-2 Facebook全球Wi-Fi计划之——无人机送Wi-Fi
如上图,从2013年开始,谷歌和Facebook相继野心勃勃的铺设全球Wi-Fi,以期更好的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大公司免费推广“网络基础设施产品”,这些行为看起来是无私的,但是,其实这背后也有大公司的自己的算盘,只有先建立了网络基础设施,他们的业务才有可能推广到更大的市场,要知道,截止到2018年4季度,全球只有47.1亿人能够上网,仍有34亿人无法上网(Hootsuite和We Are Social的全球数字统计报告),巨头的天花板就是基础设施。
绕了一圈,我们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Libra,就能更深的体会Facebook的动机。的确Libra是一个看起来无私大多数人受益的行为,但是背后却是有着强大的市场野心,Facebook这次不是要用无人机建设全球Wi-Fi,Facebook这次是要用Libra区块链建设的全球金融的基础设施。
我们不妨重新打开Libra白皮书,可以看到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项目的愿景——“ Libra 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 ”。
那么在金融的“基础实施”上出现了哪些问题呢?网络基础设施和路网基础设施比较容易理解,金融基础设施比较抽象,根据Libra白皮书目前金融基础设施有两个明显的问题:
首先现有金融基础设施对于穷国和穷人而言是非常不友好的。最简单的借贷业务,借100美元面临的手续费可能要超过30美金;一笔跨国转账(香港到菲律宾)可能需要6个甚至更多中间机构,而且手续费极高,世界银行的数据是平均有7%-11%的成本。更加严重的是,目前全球超过17亿成年人,根本就接触不到金融服务[5] 。
图1-3 跨境汇款流程
其次,现有金融基础设施利益格局已定且极不开放。全球范围内金融基础设施都以银行体系为核心,商业银行垄断廉价资金和存款,催生出大量的衍生产品,Facebook这样的公司,很难在现有基础设施中绕过银行体系实现广泛的金融服务,更重要的是利益中的大部分会被银行该所拿走[6]。值得关注的是,国内的金融基础设施下,产生创新的钱包产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但这是极为艰难的创新,在西方国家就没有产生出这么强大的钱包产品。
综上,Facebook在增长空间逼仄的情况下,想到了从金融基础设施方面来寻找突破口。并且这个金融基础设施要还具备基础设施的一般特性:具备全球性或大区域性(不能太小)、这个基础设施要具备非独占性(不能被一家垄断)、这个基础设施要成本可控(不能太贵)。
很快,他们发现一个强有力的武器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可以帮助他们突破,这个武器远远比无人机或者热气球强大。
(二)当区块链发展突破了人们的认知
区块链的发展一直是在金融从业者的眼皮底下的,比特币诞生之后,人们认识到原来互联网上的代码可以变得像真实世界中的资产一样:“原子化,独一无二,不可被复制”。但是这种资产从诞生开始就笼罩在巨大的炒作质疑中, 比特币以及比特币后续的加密数字资产的波动性掩盖了人们的视线,大众关注其炒作、批评其泡沫,但是,一部分先知先觉的创业者看到了不同的世界——比特币之后的区块链代表另一种建设金融基础设施的方式,这种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成本、治理机制等方面有极大的潜力。
虽然,这个金融基础设施一度是缓慢的、难易扩容的、不具备普适性的,比如,基于比特币的区块链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为6-7、以太坊区块链TPS为16-20。但情况在发生变化。2014年以来,区块链对TPS速度和商用安全性的发展进程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速,人们从共识机制(EOS)、多层链架构(Stack)、分片扩容(ETH)等方式,用不同道路来实现区块链效率和成本的兼顾。经过十年的发展,我们发现区块链本身的技术已经可以逐渐应用到现实世界中。
那么,回到Libra,这个项目怎么满足了现实需求?
首先,Libra区块链天生是全球性的、开源的(代码和治理路径),它跨越任何国界,以至于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时间就把尝试Libra区块链运转在了自己内部的主机上。
其次,Libra是一个从“许可链”到“公链”的开放型区块链,通俗的说就是这个项目只在最开始阶段由Facebook主导,很快就能变得更加开放。
最后一点就是成本可控,没有哪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基础设施成本要比区块链更低了,基于区块链的Libra彻底消除了金融的清结算流程,通过代码和合约的执行,金融系统的运转成本会大大降低,未来Libra大概率可以做到自给自足甚至盈利。可以说,满足上述三点Libra具备了金融基础设施的框架性要求。但是,Libra真正由一个区块链项目迈向千家万户,还需要一个连接器,这个连接器就是本文下面要讲的——Calibra。
二、链上链下世界的连接器——Calibra
(一)连接的三要素
区块链世界在向链下世界打通时候时候,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是区块链用户的非匿名化。非匿名不一定是完全实名,而是能够验证是可靠的身份。这一点Libra委员会中的成员有许多资源(比如Facebook或Paypal),未来区块链可能分化为两类,一类是有身份的区块链,另一类是没有身份的区块链。有身份的区块链才能被广泛的应用,从而从源头进行KYC(身份验证)和AML(反洗钱)等工作。
第二个是传递资产或合约的合规化。链上的资产传输或者合约是“原子”的,或者成功或者不成功,但是在链下却有可能有各种纠纷,要保障链上资产或者合约的执行也有法律效力,进而能将这份权益蔓延至链下,相应的,也要保障链下事务的权益变化能够溯源于链上。
第三个是技术方面。包含速度、安全性、兼容性,要和现实世界的业务速度等相匹配。
上述三个事情单单靠Libra本身是无法实现的,Libra是基础设施,就像高速公路的路网,真正跑在高速公路上的是汽车,让Libra和现实世界连接的是数字钱包——Calibra。
(二)木马奇兵——Calibra
图2-1 Calibra界面展面
如果说Libra是特洛伊木马,那么Calibra就是Facebook藏在木马肚子里的士兵。在Libra的基础设施中,不管是稳定币还是清结算网络都要尽可能的去中心化,尽可能的创造出基础设施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正外部效应,Calibra这样的钱包项目则是竞争性的、排他的、营利性的中心化项目。
Calibra的用户是非匿名的,Calibra将要求用户使用政府签发的身份证件注册。CaLibra钱包仍然遵守美国的税收、反洗钱等法规,从而保障传递资产的合规性。最后,Calibra可能会采取托管或非托管的方式,倘若是托管的方式,那么交易速度可能不会受区块链本身的限制。
进一步,Calibra会有哪些机会?如上文提到的,在中国有微信支付、支付宝这样的钱包工具,但是在欧美这个市场被“信用卡”以及美国完善的银行特许经营权行政阻隔,除了apple pay这样的依托于iPhone用户的稍大的平台(2.5亿人),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个全球性大玩家。Libra可以方便地将Facebook的海量用户(27亿)直接导入,从而变成一个超级支付终端,从而获得海量的利润和权力。
(三)Libra币本身
关于Libra币本身的描述已经非常多了,在笔者看来,Libra币本身如何实现稳定性、Libra基金会如何通过Libra币本身盈利,这些都属于Facebook仍在与监管机构博弈的事情,在监管的介入下最终结果仍存在变数。但是,Libra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极大的渐进性,从前期白皮书发布,到与监管机构沟通展开听证会,再到未来Facebook在Libra基金会中决策权限的转移,以及Libra从依靠美元等实体资产过渡到可能与储备资产脱钩,可见走出的每一步都环环相扣,对于Libra币本身来说,考验才刚刚开始。
三、What——Libra还会有哪些连锁反应
亚马逊森林的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导致一场风暴,我们要关注Libra会带来的的连锁反应。
1、Libra币在未来绝对不会是唯一基于Libra区块链的货币,由于Libra区块链的可拓展性,在未来这条链上可能发行新的货币或者应用。同时,由于区块链的开源特性,会有更多的类似于Libra区块链这样的的基础设施架构。
2、大国的博弈有了新的路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是在一带一路方面加强基础设施,从而方便推进多方共赢的局面。我们发现还有一类基础设施——金融基础设施也有重新建设的条件,中国目前在推进央行数字货币CBDC/DCEP,也在一定程度上用新技术去构建新的应用领域。
3、对资产本身的研究将回潮。经济及金融学家擅长用数学架构来解析世界,但是Libra带来的变化是不容易被量化的,Libra让人们重新关注资产本身,关注货币资产的产生以及可编程货币。
参考文献:[1]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778467.htm
[2] https://paydayloaninfo.org/facts
[5]A. Demirgüç-Kunt, L. Klapper, D. Singer, S. Ansar, and J. Hess.The Global Findex database 2017:Measuring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the fintech revolution. World Bank Group, 2018.
(访问日期:2019 年 5 月 15日)
[6]Consumer Federation of America."How payday loans work." Payday Loan Consumer Information.
(访问日期:2019 年 5 月 19 日)
[7]Medium 《The next FinTech: Global “Open Finance” Infrastructure》,作者Andrew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