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总市值:
0%
恐慌指数:
0%
币种:--
交易所 --
ETH Gas:--
EN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CEO公开信 | imToken 很纯粹, 连彩蛋抽奖都要玩得纯粹

收藏
分享

巴比特注:

本文系作者imToken创始人何斌对 “比特派钱包质疑Tokenlon数据造假”一事 的回应,文中内容不代表巴比特观点。

附链节点ChainNode原贴链接: 《imtoken 请立刻停止造假!》 (点击阅读)

作者注: 关于比特派莽撞冠以 imToken[1] 各种假名,请见 imToken 官方声明 。本文是我个人想跟比特派创始人及他的团队,各媒体们、朋友们,以及 imToken 的伙伴们,聊聊我们做过的事情和想要做的事情。

有些东西是骨子里的,从小骨头长到老骨头,基因给了它模具,岁月研磨它的质地,

比如:纯粹。

但一个团队做到纯粹,活得纯粹,是非常少见的。

我很幸运,能和一群纯粹的小伙伴们一起,「区块链新航海」中前浪后浪的纯粹玩耍。

Tokenlon 上线,彩蛋活动设计

经过 3 个月的 Beta 周期,产品终于打磨到了可以上线的标准。

但是我们都清楚,光出来一个 DEX[2] 产品是没有用的。DEX 产品很多,但门槛太高了太难了,用户很难迁移更别提养成习惯。所以市场运营团队一早就为 Tokenlon 正式发布摩拳擦掌,希望设计一系列有意思的活动让用户可以玩起来,其中一项就是「交易彩蛋」。

彩蛋抽奖,是最常见的产品运营方式:用户做了某项动作,系统根据随机算法决定这位用户是否「中奖」。一般而言这个「随机」其实是人为可控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

而我们一群人想,能不能更纯粹一点:

  • 第一,用户事先并不知道有这个彩蛋,所以就没有了「为了抽奖」的交易动机;
  • 第二,抽奖算法交给「去信任化」的区块链,当用户成功一笔交易上链后,根据交易 tx 所在区块的 blockhash,如果有 8 个字符「8」,就蹦出「彩蛋」,惹用户开心~
  • 第三,我们希望观察用户的行为,能不能这样的小心机设计打动用户,多为 DEX 留存做贡献,甚至用户能口碑相传 ?
截至昨夜,累积中彩蛋的用户 345,累积发放奖励 935 DAI, 7000 MIX, 290 USDx,而这些彩蛋中奖的规则、算法、记录全部都在区块链上不可篡改:

Tokenlon 上线第四周,意外的双料冠军

2019.7.31 Tokenlon[3] 正式以独立运营主体公布上线。

那一刻,我能深刻感受到,团队就像在产房里辛苦临产了 36 个小时的年轻妈妈,过程是那么地痛苦煎熬,但心中对新生命的渴望和爱,是源源不断的力量。

为人父母都知道,孩子生出来不是万事大吉了,还有漫长的培育历程。Tokenlon 也一样,虽然正式推上线,团队得到了久违的喘息释放,但是否能赢得用户和市场的认可,用户活跃数量和交易量能否稳步增长,是接下去决定 Tokenlon 的生死存亡。

非常欣喜地看到 Tokenlon 数据确实在稳步增长,日活用户从 200 不到逐步提升至 500, 日交易额从 20-30 万美金提升到了 50-100 万美金。这让整个团队为之欣慰。

进入了第四周(8.17-8.24)用户量有个明显的数量级增长,交易量和活跃用户双双破新高。一开始我们以为是运营活动产生效果,是不是很多用户来刷彩蛋了 :) 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勘察以及用户访谈,我们了解到这期间涌入了很多从 Bit-Z 交易所转到 Tokenlon 的用户。详情可以查看我们公布的数据,概括一下结论:

  • Tokenlon 自上线以来,从来没有刷过量,每一笔都是真实的用户成交;
  • 第四周数据增长的用户来源是交易所用户提现至 imToken 钱包,进而使用 Tokenlon 作为币币兑换,有些为支付转账矿工费,有些是参加区块链游戏;
  • 我们已经向 Bit-Z 交易所求证他们的提现钱包地址,以及用户提现地址的真实性;
  • DEX 也遵循 8-2 原则,80% 的交易量来自 20% 的大额用户,这次用户激增带来 Tokenlon 的活跃用户跳涨,交易量贡献只有不到 2%。但我们关心用户粘性大于交易量本身,虽然后者可以带给我们 0.3% 不错的手续费营收。
我们公布的数据分析详情

Tokenlon 所有链上的交易历史

Tokenlon 作为 0x Relayer 的链上数据统计

DAppRadar 区块链DEX的数据排行数据

以上就是昨天被各种误解、猜疑、大跌眼镜的事实。你在叙述故事,有人认为你在吹牛,一般我们安安静静地继续做事就好。但像昨天比特派这样撕毁你的心态,我还是想说:

我们不想得罪任何人,我们只想讨好用户们,

你有质疑的权力,我有合法的权益武器,

弄错了道个歉,拍拍灰尘继续砥砺前行。

以下是部分关于开源和 Tokenlon DEX 的背景介绍,有兴趣的可以进一步了解,感谢阅读。

关于开源

我很奇怪,比特派自己的 App 完全没有开源,一直追着开源了钱包内核 token-core 的 imToken “打假”,是个什么逻辑?

开源,不是来证明什么,开源也赢得不了用户的信任。团队做事从一而终的纯粹和对用户一如既往的责任心,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

Github issue 可以看到很多社区开发者在用我们的 library 做集成,提出的技术问题和建议。我们也意识到还有很多的改进空间,团队已经在用 Rust 跨平台的方式重构 token-core 2.5,将在第四季度开源,方便更多公链项目高效的接入 imToken,同时让开发者共享、共建的方式一起完善区块链钱包的内核。

Github 开源地址:

- https://github.com/consenlabs/token-core-ios

- https://github.com/consenlabs/token-core-android

Tokenlon: Why? How? Next?

用户现在看到的 Tokenlon, 其实是我们的第四代产品。这就意味着我们前面三代试验品已经失败告终。在钱包 App 内解决用户的 Token 兑换和交易需求,一直是团队在摸索的方向,这一坚持就是 3 年时间。

创立 imToken 之初我就在思考:

用户的数字资产已经在钱包里管理了,为什么需要充值去交易所交易,兑换结束后再提现回自己的钱包?

这里繁琐的流程不说,更大的问题是充值到交易所,意味着你已经丧失了资产所有权。你仅有的追索权,在交易所被盗、跑路、冻结等突发事件时是无力声张的。所以让用户能够在自己掌控资产的钱包内完成交易,是天然和完美的思路。

在 2017 年下半年 Devcon3 上我们认识了 0xProject 和 Kyber 团队之后,就决定开始基于 DEX 协议来打造钱包内置的交易系统。

路途并非一帆风顺,大家也都看到 DEX 的现状,Tokenlon 第三代基于 0x/Kyber 协议都做了试验,收效很差。寥寥无几的用户,个位数的交易量,DEX 似乎是个「伪需求」。但团队并没有轻言放弃,我们分析了各个 DEX 协议的优缺点,调研了用户的诉求和现状,总结了 DEX 两大核心痛点,也是完全无法和传统交易所竞争的弱点:

1. 用户使用门槛太高

2. 交易流动性太差

多 - 快 - 好 - 省,2018.9.5 团队重新启动 Tokenlon V4

为了这四个字,团队打磨了一年,现在大家看到的 Tokenlon

  • 超过 50 个交易对,满足以太坊上 token 兑换需要,持续增加更多币种
  • 基于 0x 协议链下撮合链上结算,在钱包内 60 秒完成一笔交易
  • 多做市商柜台报价,采用竞价模式给予用户最优的报价及充沛的流动性
  • 无需用户充值、提现,用户钱包签名,Tokenlon 负责广播上链
近一个月的数据表现和用户反馈,我们收到了不错的反响,我们依稀觉得这条路可能走得通。虽然看见了一些曙光,DEX 前途仍然未卜,我心里清楚,前面的路有多么荆棘。如果你眼里盯着刺,而不是你的目标,那一定寸步难行。

随用户量和交易频次的上升,目前的方案是无法扩展的:区块链网络吞吐量瓶颈,链上结算的矿工费成本,交易延迟问题…. 不过没关系,所有的问题都会有对应的解决方案。

接下去,Tokenlon 除了开放跨平台 DApp 进一步降低用户门槛,还将探索基于零知识证明的链下撮合,链上清算的技术思路。技术社区里像  StarkDex 和 Loopring 已经取得了非常出色的进展。随着技术演进,行业的关注,用户的认可,我坚信: DEX flipped CEX ~

---- ---- ----

最后写给 imToken 小伙伴们,希望我们能心静如水,

如果他渴,我们有量;

如果他脏,我们沐浴;

如果他热,我们蒸发;

如果他冷,我们凝结霜露。

imToken 创始人

何斌

2019.8.27

脚注:

[1]  imToken: 区块链移动端轻钱包 App,2.0 支持以太坊、比特币、EOS、Cosmos 多链账户管理,内置交易市场和 DApp 浏览器

[2] DEX: Decentralized Exchange, 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3] Tokenlon: imToken 团队打造的 DEX 产品,目前以独立主体方式运营,内置在 imToken 国际版市场频道,2019 第四季度将支持跨平台 DApp 和 Open API.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